首页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减少6.5小时!我实验室“90后”本科毕业生黄忠良提速核酸检测流程
文章来源:SKLFS  作者:SKLFS  发布时间:2022-05-11

黄忠良在白云区明星村全员核酸检测现场

指挥调度,维持秩序(图片来源:广州黄埔发布)

黄忠良,广州市纪委监委2020年选调生,高中毕业于河南省宜阳一高,本科就读于我实验室安全工程专业(学号PB11030016,班主任:纪杰老师,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孙金华老师),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2020年12月底起到贤江社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基层锻炼。2022年4月以来,他两次主动请战增援广州白云防疫工作,用工科系统思维优化核酸检测流程,把所需时间从9个小时压缩到了2.5小时。学以致用、科学抗疫,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呈现。

白云区人和镇明星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握手楼遍布,流动人口多,工作人员每天爬楼拍门时所走的步数,动辄两万步起。而黄忠良注意到,城中村的手机网络信号不好,花在扫居民的“核酸码”费时很长,“大家到处找信号,有时还要去隔壁家借WiFi。”工作人员在每户多等半分钟,累积起来就是好几个小时了。

这个问题不是第一次萦绕在他心头。4月中旬第一次作为黄埔区支援人员来到白云区管控区时,他就想办法提速核酸检测时间方法,那时主要聚焦于数据实时汇总。他在读博的专业为安全科学与工程,主要做数理统计和建模分析,熟练运用Excel等软件,在整理名单底册过程中使用了很多技巧。由于那次支援时间为3天,也来不及优化扫码耗时长的问题。这次又有抗疫任务了,他便再次主动请缨上阵。

其实,黄忠良想出来的方法不复杂,“还是工科那种系统优化思维”,另外要把麻烦先留给自己。

他提出,必须连夜核查清楚全村居家隔离人员的名单底册,然后提前搜集好每名居家人员的核酸码。每天进行核酸检测时,提前在村委进行扫码和配管,确保医护人员上门时仅需进行咽试子采样,这样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可以确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户。

这一招再搭配其它技巧,惊人的成效是连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支援第三天,他除了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外,还让各个固定带队上门的志愿者走科学规划过的路线,结果,明星村11个社做核酸时间从9个小时骤降到2.5小时,整整压缩了6.5个小时,大大减轻了检测团队的压力。

“熬夜了几个通宵,很值!”黄忠良很开心,过去几天的疲惫一扫而光。还记得有一天凌晨4点,他实在撑不住了躺在行军床上休息。没想到夜里蚊子嗡嗡叫,他把被子蒙在了头上只留一条缝呼吸,蚊子还能从这条缝直扑脸上去。回想起这一幕,真是又辛酸又好笑。随着这几天工作开展越来越高效,熬夜次数减少,这些事都不是事了。

私底下,他还把这个方法分享给了女朋友,探讨还有没有改进地方,后者同样是一名在白云的城中村抗疫的选调生。“我们4月中旬以来就没有再见过了,本来想五一带她来我家见父母,现在只能延后了。”黄忠良咧嘴一笑。两人想见而不得见,在同一片天空下以微信续情,结果也没空聊上几句,经常是“留个言、得空复”。

据同事们反映,黄忠良平时就是个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的理工男,是大家口中常说的“学霸”。毕业后,他作为广州市纪委监委派驻的选调生,在黄埔区永和街道基层锻炼已有1年半时间,努力在“不太难但繁复琐碎”的基层工作中找到突破解决的方法。

黄忠良科学抗疫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网友们纷纷点赞这位接地气的工科博士为防疫工作贡献出的智慧和力量。

图为黄忠良 (左) 2014年参加合肥马拉松

图为黄忠良(左二)2015年与本科同学在也西湖畔合影

事实上,黄忠良在校期间就展现了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曾任校学生科普讲解团副团长带领同学们开展数十项大型科普活动,曾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奖学金、中国科大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项,参与的中国科大大学生研究计划获得A+,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获A等级。他表示,在母校的四年本科学习,给自己打下了良好的数理基础,培养了谦虚务实的作风,这些对他读博和参加工作都有很大帮助。此次抗疫经历让他收获颇多,他说,作为奔赴基层的选调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敢于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尽自己绵薄之力推动基层治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来源:广州日报 中国科大校友  中国科大本科招生 https://mp.weixin.qq.com/s/Txejl3CMedtSNpy1GGxI0A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230026
   
Tel:(+86)551 63601651
Fax:(+86)551 63601669
E-mail:sklfs@ustc.edu.cn
Copyright © 1990-20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re Scienc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皖ICP备:002106505 号